2024年10月4日 您现在的位置:中国文化艺术现象系列·学术研究>>画苑闲谈 ·从“瑞鹤图”中得到的感悟·增铸
中 国 文 化 艺 术 现 象 系 列


看放大图可点击上方图片

上图:关增铸《承御制御笔瑞鹤图笔意》



  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

     阅览提示(点击目录)

□1.中国画文化与“维空间”论   增  铸

□2.读画所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唐燕山

□3.《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》引言 傅清远

□4.读《关增铸文集》偶得       白鹤群

□5.印谱——关增铸篆刻艺术》序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娄师白

□6.《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》序   罗哲文

□7.《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》概述 关增铸

□8.谈口语化评关增铸《文集》
    中散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曹世钦

□9.己巳年百家传评序           叶  

□10.关增铸先生素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□11.丙戌(年)话狗之说          

□12.历史上牟人·牟国·牟地·牟
     县流变探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增  铸


□13.论铜车马·始皇帝陵与秦藏兵
     马俑处没有规划上的联系
    增  铸


□14.一部有新意集史料研究与匡正研究的      专著《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》轲  言

□15.从“瑞鹤图”中得到的感悟  增  铸


□16.读史有感《褚英之死》      增  铸

□17.自恋·别拿老北京说事      增  铸

□18.京郊北宅行纪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增  铸
    画苑闲谈  □艺术评论  □学术论坛  □考研鉴赏  □学术研究  □人物述评 

       从“瑞鹤图”中得到的感悟    ·增  铸·

    “ 传移模写 ”随然在有的人被认为是画事“ 六法 ”末端。早年 , 学画 ,大多从 “ 传移模写 ” 入手 ,我也是临习 “ 介子园 ” , 也摹写古代画家的画开始 。 特别是跟随老师学画 , 还让我把他的作品带回家去模写 , 使我可以细心的揣摩 。 虽然那时画的都是些习作 , 我画的都很认真 , 一般都模写三遍 ( 三幅 ) 一幅大的 , 一幅小的和一幅与原作一样大的 , 这样锻炼 , 可以把握各种绘画尺度的缩放能力 , 也是一种基本的基础训练 。这对今后专业创作大有好处。按 “ 瑞鹤图 ” 笔意临摹 就是在这个模写基础上,也是近四十年来画的第一幅画 , 虽不是创作 , 也是检验一下这多年来摹仿能力。
     宋代赵佶,绢本设色并署文题签的 “ 瑞鹤图 ” 画,纵 51 厘米,横 138.2 厘米 ( 画为 74 厘米 ) , 从画面上乍看 ( 除历史收藏价值 ), 认为一般有点功底的画家 , 模写它都应不成问题。但是 , 放大来画 , 却突显出好几个地方的难度 ( 同时也使我对赵佶能否画这幅整体画产生怀疑 。但 , 这是后话了。 ) 画鹤 , 这类题材,虽好久未画 对此道也是轻车熟路。可是在六尺纸上 ( 175cm × 95cm ) 画群鹤 , 大面积宣纸上铺底色 ( 掏染石青 ) 要想铺均 , 可不是件好干的活 , 第一,难度很大。第二 , 原大 ( 画面 51cm × 70cm ) 细小部分古代画家可一笔含糊带过 , 只求整体大效果。 我要把 “ 瑞鹤图 ” 放大四倍多 , 就如同让人们用放大镜看画 , 不清楚的地方要给一个视觉上的清晰效果 , 放大后的画细微部分 , 在画面要给人家交待清清楚楚 , 不能像一种低像素照片放大后的 “ 马赛克 ” 。 这幅 “ 瑞鹤图 ” 下方的 汴京端门 ( 宣德门 ) 楼顶部分 , 应是 “ 界画 ” 范畴。自清中叶 “ 袁氏 ” 二人独步 ( 界画 ) 画坛 , 后人要想超越是很难的 , 可能现代人 , 人心不古又浮燥吧。画 “ 瑞鹤图 ” 中汴京端门 ( 宣德门 ) 楼顶放大图 , 细小部分不能照本宣科的一笔带过 , ( 宣德门 ) 楼顶属 “ 界画 ” 部分 , 不能用 “ 写意 ” 画法 , 这就是小放大处理上的难度 , 为什么不叫仿 ( 真 ) 而称承其笔意 , 承其笔意是不改变画的整体结构 , 顺其原作思路有其延续的意思。解决以上问题 , 对这幅画要有个全面了解和研究 , 对作者、笔墨关系、时代特点、也必须了解宋代建筑风格和古代建筑发展史等等。就楼阁瓦饰 “ 正吻 ” 来说 , 各个朝代不一样 , 就同一朝代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 , 汴京端门 ( 宣德门 ) 楼顶和汴京其它大建筑的 “ 正吻 ” 也不一样 , 所有不清楚的地方都要查实资料、文献。此图疑难点 不止一处。例如 : 按一般古建筑包括皇宫 “ 垂兽 ” 前面垂脊兽的 “ 走兽 ” 排列数 , 应都是 “ 单数 ” , 这是有定制的 , 不能瞎摆放。不知为什么 “ 瑞鹤图 ” 上的 汴京端门 ( 宣德门 ) 楼顶 “ 垂兽 ” 前面垂脊兽的走兽画的会是 “ 双数 ” 。还有 “ 瑞鹤图 ” 中汴京端门 ( 宣德门 ) 建筑 “ 斗拱 ” 结构要画得到位 , “ 斗拱 ” 本身就是一组精密的构件 , 除承托挑檐桁的作用 , 也是建筑上的装饰品。 “ 瑞鹤图 ” 本身也带有很多装饰画的成份 , 楼阁 “ 斗拱 ” 出现在绘画中就会增强画的艺术效果 , 虽是模写 , 就整幅画一点含糊不得。说到 ( 传移 ) 模写 , 现代一些人带有偏见。我们不能把 “ 传移模写 ” 本意矮化 , 在 “ 六法 ” 中有它独立丰满含意 , 又有紧密的连带关系 , 成熟的画家从不小视 “ 传移模写 ” 手段 , 古代画家高手如云 , 近代的张大千、吴湖帆等的模写手段更能画的天衣无缝 , 由此看来把 “ 传移模写 ” 称之画家的末事 , 似乎有失公允。
     人们知道的 “ 瑞鹤图 ” , 历经千年收藏在博物馆里 , 除画面构图外 , 属于艺术载体的物质 “ 绢 ” 包括色彩等的衰变 , 已失去瑞鹤图作者当初最为理想的画面 , 而变得暮色斑斑。收藏家们比较现实 , 是时间概念下的历史认知 , 艺术上的落差已变得不那么重要。回复原貌是不可能 , 因已是 “ 文物 ” 了。复制、造旧、造假都有市场 , 也培养了一批另类画家。我凭着对艺术的那份执着 , 承其笔意追思 “ 瑞鹤图 ” 作者当初理想画面。出乎所料 , 还其本色 , “ 瑞鹤图 ” 真是一幅拉开天幕的作品 , 他的立意、构图 , 巧思设色 , 独步古今 , 仿佛使我们看到近千年前云蒸霞蔚 , 随笔亮翅的艺术真蒂 , 祥瑞和美的画面 , 云遮楼宇 , 斗拱联托 , 汴城飞檐反翘 , 绿结华彩 , 再现了昔日楼殿相连的恢弘壮丽。
     现存古代建筑在元代以前的不多 , 不像文字典故有文献记载 , 古代建筑大多资料 , 都是依靠古代画家山水楼阁画中模写出来的 , 能知到 ( 现存可模写 ) 的是有限 , 其路数是从元、明、清建筑向前推演 , 我也脱离不了这个尺度。而是,参阅历史资料及文献,尽其可能去把握其笔意走向去揣摩, 这就是从 “ 瑞鹤图 ” 中得到的感悟。但,也未必能做到达意。

 注:①点击此处可以返回画面视图
    《承御制御笔瑞鹤图笔意》画,只作押印足已,因宋画大多不在画幅本身上作款识,所习传统。其空心字“承
     御制御笔瑞鹤图笔意”(为明示画来历和绘制意图)相对配合整体装饰效果,也为乎应下方的押印(以印代款),
     尽其延续原作画面整洁意图。

 
1.2.3.4.5.6.7.8.9.10.11.12.13.14.15.16.17.18.19.20.点击数字直接进入□□□□□
 
设为首页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 主持人:关彧娘 电话:13126799984 信箱:wu_xiuh@163.com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